-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3.15汽車企業表現及質量隱患
來源:中華汽車網校 閱讀:3712 更新時間:2015-03-14
2013、2014,連續兩年的“3.15打假”,汽車行業相繼被曝光了DSG事件、翼虎“斷軸門”等問題,車企回應以及解決以上問題的速度空前迅速,讓“3.15”逐漸成為汽車圈的大事。在汽車保有量又創新高的當下,國內車市上還存在著哪些比較嚴重的質量隱患?各主流車系的表現如何?中華汽車網校預測本屆“3.15”車內空氣質量、汽車尾氣排放是否達標等問題被曝光的可能性較大。
主流車系表現
德系、美系的汽車質量一直相對比較穩定,主要是其從事汽車產業的時間較長,雖然其間出現過一些小波瀾(速騰事件等),但是不可否認,相對來講,其總體上質量還是比較平穩。
韓系中,現代汽車是一個典型的內部質量管理標桿企業,八、九十年代,現代掀起的企業質量管理浪潮直接帶動了其整體汽車銷量的提升,在質量管理方面,現代的一些舉措是很值得業內去學習借鑒的,現在仍有廠家每年都會派員工去現代參觀學習。
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其精益生產方式,在全球首屈一指;其次,比較保守的經營思路讓其經營也相對穩健。
合資品牌起步發展較自主品牌要早要強,但也不見得一定質量就好,很多車型國產化時根本沒有在國外上市,僅僅是在中國上市而已,也會有出問題的可能性。
自主品牌,近五年來,自主的質量管理水平提升非常大,且與合資品牌質量管理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J.D. Power去年的質量報告顯示,自主品牌2014年總體新車質量平均為131個PP100,與2013年(155個PP100)相比減少了24個PP100(分數越低表示問題發生率越低,即質量越高)。國際品牌則從2013年的104個PP100減至2014年的95個PP100。
當前質量隱患
從車主的關注度來看,動力系統隱患最大,底盤第二(特別是前后驅動橋問題)。
如果統計哪個部分的故障率更高,一些車身附件等小地方或是空調系統等的故障率也不一定會低,但是大家對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故障會特別關注,主要還是其會涉及到生命安全。
未來,電子電器的故障問題或許會讓大家越來越重視,現在一輛車的電子化程度已經達到20%~30%,很多數字化的娛樂系統都在車身上不斷被加載,未來隨著車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概念的不斷導入,車身電子化的程度也會越來越高。在車聯網普及后,車內網與外界的互聯網接通,很有可能使車身的信息安全出現問題,如引發黑客事故,危及數據安全等等。
車內空氣揮發物的情況會比較嚴重。據悉,目前世界上各國的車內空氣質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現有的中國法律體系相較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比較松懈,若中國的車內空氣質量標準沒有國外嚴格,生產工藝和產品上只要求達到國家標準,那么就會有危害氣體超標的可能性,再加之迫于生產成本的壓縮,極可能會帶來質量隱患。
315發揮的作用
據中華汽車網校調查表明國內汽車產品的整體質量明顯提升,促使汽車質量不斷往前走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從市場需求方來講,現在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懂車,市場壓力迫切地要求車企來關注質量。隨著市場的擴大和售后問題的反饋,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提升自身技術和質量管理水平。加之自主品牌近年來積累了一些資本,在全球的研發設計方案上有一點技術沉淀,這些都有助于其整體質量的提升。
二、從市場供給方講,近年來,廠家對質量管理方面提出了不斷精進的要求,很多廠家內部對質量都會有更多的監控,而這些監控又多與廠家質量部門的KPI掛鉤,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制造裝備的升級也使得汽車在制造過程中的品質得到提升。
而“3.15”主要是發揮監督作用。誰都不希望因質量問題被曝光,前幾年由央視牽頭曝光的一些汽車質量問題,一方面能喚起了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車企對產品質量的改進。不過,一個企業的質量問題僅靠“3.15”來監督,那這個企業肯定是做不好的。汽車不是一錘子買賣,3.15曝光的是一兩個點上的問題,這對廠家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對行業也有一個符號性和帶動性的變化,但車企若是想在行業中長期立足,根本上還是要從自身管理出發,從產品本身的質量性能出發。
Chinaadec小結: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是國內汽車產品整體質量得到提升的主要內在推動力,而制造設備的升級以及相關技術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刺激因素,總而言之,產品質量隨發展時間的推進而不斷提升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而在汽車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3.15“概念從根本上而言只是相關部門公信力不足的前提下被階段性放大的媒體監督作用,對汽車廠商是震懾,但市場監控仍需要以媒體為主體,對整個行業而言仍是不成熟的標志。
【擴展閱讀】
德系、美系的汽車質量一直相對比較穩定,主要是其從事汽車產業的時間較長,雖然其間出現過一些小波瀾(速騰事件等),但是不可否認,相對來講,其總體上質量還是比較平穩。
韓系中,現代汽車是一個典型的內部質量管理標桿企業,八、九十年代,現代掀起的企業質量管理浪潮直接帶動了其整體汽車銷量的提升,在質量管理方面,現代的一些舉措是很值得業內去學習借鑒的,現在仍有廠家每年都會派員工去現代參觀學習。
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其精益生產方式,在全球首屈一指;其次,比較保守的經營思路讓其經營也相對穩健。
合資品牌起步發展較自主品牌要早要強,但也不見得一定質量就好,很多車型國產化時根本沒有在國外上市,僅僅是在中國上市而已,也會有出問題的可能性。
自主品牌,近五年來,自主的質量管理水平提升非常大,且與合資品牌質量管理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J.D. Power去年的質量報告顯示,自主品牌2014年總體新車質量平均為131個PP100,與2013年(155個PP100)相比減少了24個PP100(分數越低表示問題發生率越低,即質量越高)。國際品牌則從2013年的104個PP100減至2014年的95個PP100。
質量與銷量是直接掛鉤的,一個車型的銷量能夠持續多年達到月銷一、兩萬輛甚至更高,就證明其質量相對有保障,相對而言,從量上達到這個規模,其質量上就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如果真的有質量問題消費者肯定會有反饋,進而也會影響其持續較好的市場表現。
Chinaadec小結:在質量管控上,幾大外資車系各有千秋,畢竟能夠發展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都勢必需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質量監管機制,究竟哪家更強則見仁見智,需要比較的其實是各大車系針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其在國內執行的標準是否是其全球標準是問題的關鍵。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品牌近年來在產品質量方面進步明顯,但面對外資車企動輒百年的品牌底蘊,自主品牌仍有不小的差距。當前質量隱患
從車主的關注度來看,動力系統隱患最大,底盤第二(特別是前后驅動橋問題)。
如果統計哪個部分的故障率更高,一些車身附件等小地方或是空調系統等的故障率也不一定會低,但是大家對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故障會特別關注,主要還是其會涉及到生命安全。
未來,電子電器的故障問題或許會讓大家越來越重視,現在一輛車的電子化程度已經達到20%~30%,很多數字化的娛樂系統都在車身上不斷被加載,未來隨著車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概念的不斷導入,車身電子化的程度也會越來越高。在車聯網普及后,車內網與外界的互聯網接通,很有可能使車身的信息安全出現問題,如引發黑客事故,危及數據安全等等。
車內空氣揮發物的情況會比較嚴重。據悉,目前世界上各國的車內空氣質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現有的中國法律體系相較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比較松懈,若中國的車內空氣質量標準沒有國外嚴格,生產工藝和產品上只要求達到國家標準,那么就會有危害氣體超標的可能性,再加之迫于生產成本的壓縮,極可能會帶來質量隱患。
對于最有可能被曝光問題,中華汽車網校專家表示這是偶發性事件,在沒有特別明顯的誘發因素出現前并不容易預測,但從概率上而言,隨著空氣污染不斷加劇,人們對PM2.5的關注度持續提升,再兼之前段時間一個相關宣傳片的刺激,各界當下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很高,因此,車內空氣、汽車尾氣排放是否達標等問題被曝光的可能性較大。
Chinaadec小結:目前,3.15儼然已經成為汽車行業一年一度發現解決質量問題的重要途徑,廠商、媒體、消費者等各界都給予高度關注,近兩年,也先后有多家汽車品牌選擇在“3.15”之前召回存在質量隱患的產品,“3.15”的威懾力可見一斑。本屆“3.15”會否有汽車品牌被曝光還未嘗可知,但根據當前的熱點而論,與空氣質量相關方面最可能“中槍”,那些被曝出嚴重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卻仍沒有積極解決的汽車品牌可能要緊張一下了。315發揮的作用
據中華汽車網校調查表明國內汽車產品的整體質量明顯提升,促使汽車質量不斷往前走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從市場需求方來講,現在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懂車,市場壓力迫切地要求車企來關注質量。隨著市場的擴大和售后問題的反饋,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提升自身技術和質量管理水平。加之自主品牌近年來積累了一些資本,在全球的研發設計方案上有一點技術沉淀,這些都有助于其整體質量的提升。
二、從市場供給方講,近年來,廠家對質量管理方面提出了不斷精進的要求,很多廠家內部對質量都會有更多的監控,而這些監控又多與廠家質量部門的KPI掛鉤,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制造裝備的升級也使得汽車在制造過程中的品質得到提升。
而“3.15”主要是發揮監督作用。誰都不希望因質量問題被曝光,前幾年由央視牽頭曝光的一些汽車質量問題,一方面能喚起了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車企對產品質量的改進。不過,一個企業的質量問題僅靠“3.15”來監督,那這個企業肯定是做不好的。汽車不是一錘子買賣,3.15曝光的是一兩個點上的問題,這對廠家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對行業也有一個符號性和帶動性的變化,但車企若是想在行業中長期立足,根本上還是要從自身管理出發,從產品本身的質量性能出發。
Chinaadec小結: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是國內汽車產品整體質量得到提升的主要內在推動力,而制造設備的升級以及相關技術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刺激因素,總而言之,產品質量隨發展時間的推進而不斷提升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而在汽車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3.15“概念從根本上而言只是相關部門公信力不足的前提下被階段性放大的媒體監督作用,對汽車廠商是震懾,但市場監控仍需要以媒體為主體,對整個行業而言仍是不成熟的標志。
【擴展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