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汽車后市場創業的自嘲和退潮

這樣的話術多數存在于維修與保養類,洗車類,上門保養類,車主信息類等等,殊途同歸的表達與利益訴求點。當然了,一般大家也就只追問到這一步,似乎再往下問就顯得特別不專業。可問題是,幾年之后這些你能想到的利潤點還依舊存在嗎?或者說,還足夠讓這么多創業者置勺分羹嗎?
比如說,汽車保險是不是也會因為效率優化和創業公司的出現而促成渠道利潤的壓縮?比如說,新車團購這種目前就有不少的經典形式,還能生出什么樣的花?比如說,越來越以降低渠道成本作為核心賣點的C2C二手車,有沒有可能在幾年之內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更不用提,那些汽車共享經濟的擁躉者們,也都在嗷嗷待哺,等著從車主身上變現。
一、拼服務 看運營
沒有找到想得通、拿得出手的盈利模式,就不要再用各式各樣的詞匯堆砌來充饑。另一個凸顯的問題是,不少創業當事人認可這個道理:模式大同小異,誰也不比誰聰明,就看誰更拼了。關鍵看什么,看服務和運營!
我也曾心疼的問過,是創業環境導致大家只能拼死拼活的賣服務么?得到的答案是,因為基礎設施環境太薄弱。也就是說只用動效率那一環就足夠吃的,這是現階段互聯網創業的本質特點。
如果這本來就是拼服務、拼運營,最終目的是關于效率的各種優化和對基礎設施、服務形態的革新起點,那就踏實的用勤勞代入。可一個模式對于技術的驅動力與應用難道真就站到線下運營之后了嗎?不盡然,甚至決定上升速度。
拿移動類APP的需求訂單來說,上門養車的服務中,降低出車成本直接跟接單頻次、距離掛鉤;在P2P租車中,按照不同層次的用車需求做車型匹配與調度,提高成交率、降低飛單率;而在任何一家面向B端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中,都在進行一系列溝通、信息錄入、成交系統的上下打通。這背后不僅僅需要良好運營帶來的數據積累以輔助模型的建立,更需要彪悍的技術搭建來促成實現。
可能有人覺得“詩和遠方”總是戰無不勝,但是煽情并不總是帶來直接受益,反而是數據的質感和技術的性感更加沉甸甸。相比其他領域,能進來就是壁壘,下面要做的怎么能是自拆城墻?2014年下半年開始大熱的汽車后市場,也已經悄然迎來第一次退潮。
二、只懂互聯網 不懂后市場
如果不懂傳統行業,所謂的“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僅是一句口號。汽車行業尤甚。以二手車電商為例。好車無憂快速切入C2C交易模式,趕上了模式紅利期。隨后,趕集好車開啟同樣的業務模式。當趕集好車迅速實現單月銷售過億的時候,好車無憂卻不得不面對模式紅利后時代的融資困境。好車無憂業務乏力背后,體現的正是創業者對于傳統行業的不求甚解。
二手車交易中,有兩個核心指標。第一是獲取車源能力,第二是促進交易能力。而好車無憂在這關鍵兩個節點都有欠缺。隨著業務進展和城市推廣,好車無憂車源量并無明顯增幅,因此,其通過不斷降低收車標準以提升數據,延長車源年限,并將已售車源、未檢測的外網車源,甚至非個人車源也抓取上線。在交易達成環節,主要依靠開通更多城市實現累積成交的增長,缺乏將同一個地區市場做透作大的能力。甚至當將服務費不斷降低時,也并未有效促銷。
三、BAT進入,大局即定
能力強弱是一個相對命題。有時候,未必是你太弱,可能僅僅是競爭對手太強。愛拼車講述了一個相當無奈的故事。作為國內移動拼車業務第一家,愛拼車在模式紅利上占盡先機。然而,當滴滴和Uber進入市場后,愛拼車毫無還手之力,意料之內情理之外地失守優勢,最終黯然離場。二手車領域也已有巨頭涉足,百度投資優信拍,京東投資易車,趕集親自上陣。
互聯網創業不是百米賽跑,是馬拉松。先跑未必贏;快速跑完全程才是冠軍。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江湖就是這么現實:要有大局觀,退一步海闊天空。
只靠畫餅充饑,永遠無法說服投資人,投資人是更加信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趨利者。當愛拼車面對滴滴、Uber時,面對的其實是他們背后的BAT。愛拼車創始人楊洋說:“我們也迎來了巨大的挑戰:滴滴快的合并了,Uber在杭州砸出更巨額的補貼,我們開始覺得天變了。于是我們只好加緊融資,之前每天上門的投資人都變得不再熱情,他們知道這個行業已經是資本掌控格局了,沒有人會在兩個百億美金巨頭打仗的時候再去投資一家小公司了。”
中華汽車網校指出這一波O2O的創業潮接近尾聲,泡沫期已過,潮水退去,誰在裸泳?答案即將揭曉。在最火熱的汽車后市場領域,尤其如此。
【相關閱讀】
|
|





















